創業制度改革以來,創業熱情被激發起來,很多人投身創業的大潮中。但創業者對于成都公司注冊工商登記中常見的一些專業術語認識不清,很容易混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工商登記中比較常見的十個認識誤區:
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不等于注冊號
新注冊的企業注冊號都是15位,只有哪些沒有升級的老企業除外,注冊號是純數字組成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18位,而且有時候是數字加字母的,也有純數字的。因此這兩者很好區別。
二、企業名稱不變
企業名稱是可以變更的,但在同一時間內企業只能有一個名字。企業名稱登記注冊之后,沒有特殊原因在一年內不得申請變更,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鼓勵創新,已經突破了這一規定。
三、企業類型分不清
企業類型有很多種,自然人獨自、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法人獨資、分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非公司企業法人、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四、營業場所不等于實際業務經營地
公司法規定,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辦事機構的所在地,商事登記部門登記的公司地址只能有一個。但是主要辦事機構并不等同于公司實際業務的經營地,比如建筑公司。
五、法人代表不等于企業股東或企業實際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由股東擔任,也可以由非股東擔任,可以是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不是;法定代表人一定要有職務,必是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或者經理這些中的一個。當然,法定代表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當,是要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成都公司注冊
六、注冊資本不等于實繳資本也不代表公司實力
從2014年3月1日起,企業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認繳就是股東承諾在限定期限內繳納多少錢。比如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并不是說賬上現在就有這么多,知識公司的股東承諾在某個期限內將1000萬存入公司賬戶。
七、營業期限不等與房租租賃期限
企業的營業期限不收房租租賃期限的限制,因為企業的營業期限是可以變更的,而且企業也可以申請注銷?,F在企業注銷已經實現簡易注銷,注銷更方便。
八、經營范圍誤區
企業的經營范圍不是實際的經營范圍。營業執照中所寫的經營范圍,公司都可以從事,但是有些經營事項需要公司具備足夠的經營資質,不然即使理論上可以經營,但是實際上也不可以,還有就是需要前置審批或者后置審批的,需要相關部門的行政許可或者****。
九、發證機關與企業實力無關
有些人認為省工商局發的執照就比縣市工商局發證的企業實力更強。這是中誤解,企業登記一般是按照企業所在地登記的,不是說登記單位的級別高,企業的實力就強。
十、領完營業執照就完事
很多人領到營業執照就以為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后續處理的。首先,要到成都公司注冊稅務機關登記。其次,需要辦理相關****或者行政許可的要盡快就辦理,不然無法經營。再者,要記得及時繳納認繳的注冊資本。最后,要按時公示企業信息,包括從成立次年起每年1月1日到6月30日的企業年報和企業即時信息填報。